国台办:岛内一些政客“以疫谋独”等劣迹将被记在两岸关系历史上******
中新网1月11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日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岛内一些政客利用疫情进行政治操弄,或“以疫谋独”、或对大陆进行攻击污蔑,或煽动“反中抗中”。这些劣迹都将被记在两岸关系历史上。
11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第一个问题,国台办主任宋涛在新年寄语中表示,“今年大陆将与台湾各界有识之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请问发言人,如何界定谁才是“有识之士”,大陆如何决定协商的人选,确定他们能够真正代表台湾大多数民众的心声?第二个问题,蔡英文在新年讲话中表示,愿就大陆疫情提供必要协助。台“疫情指挥中心”负责人王必胜说,已两度向大陆表达互助合作意愿。请问大陆是否愿意接过民进党当局递来的橄榄枝?
对此,马晓光表示,第一个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无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是推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都离不开协商对话。我们的立场很清楚,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谁认同“九二共识”、真心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就跟谁协商对话。
马晓光指出,第二个问题,疫情发生3年来,两岸同胞相互关怀、守望相助,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我们忘不了在武汉疫情告急时,很多台湾企业、团体和人士冲破重重阻挠为大陆提供防疫物资。台湾同胞也应该忘不了,在台湾试剂短缺、疫苗荒的危急时刻,大陆支持企业和民间组织向台湾同胞捐赠、提供大量疫苗、检测试剂和急需医疗器具。在大陆疫情防控转段之后,仍有很多台湾各界人士向我们表达诚挚问候、善意和祝福,我们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大家也看到,疫情发生以来,岛内一些政客利用疫情进行政治操弄,或“以疫谋独”、或对大陆进行攻击污蔑,或煽动“反中抗中”。这些劣迹都将被记在两岸关系历史上。
马晓光强调,当前,大陆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形势可控,医药物资供应总体充足。我们将因应疫情形势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更好的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至于你提到的台湾防疫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说法,据我了解,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大陆窗口单位没有收到相关信息。
2100年,2/3冰川可能消失******
图片来源:pixabay
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对本世纪不同排放场景下的冰川质量损失进行了新的预测。相关研究1月5日发表于《科学》。
研究表明,根据当今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本世纪全球可能损失多达41%,或者至少26%的冰川。
这些预测将被汇总到全球温度变化场景中,补充有关气候变化的讨论内容,例如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进行的讨论。
卡内基·梅隆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助理教授David Rounce团队发现,如果继续投资化石燃料,在未来场景中,按质量计算超过40%的冰川将在本世纪内消失,而按照数量计算,超过80%的冰川可能会消失。在最好的低碳排放场景下,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被限制在1.5℃以内,但按质量计算仍有超过25%的冰川质量将消失,按照数量计算则有近50%的冰川将消失。
按照冰川的标准,这些消失的冰川大多数都很小(不到1平方公里),但它们的消失会对当地的水文、旅游、防灾和文化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该研究为区域冰川建模提供了更好的背景,Rounce希望这有助于促使气候政策制定者将温度变化目标降低到2.7℃以内——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承诺的目标。
如果温度上升超过2℃,则欧洲中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等地的较小冰川将受到不成比例的影响。如果温度上升3℃,这些地区的冰川几乎将完全消失。
Rounce指出,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需要很长时间。他将冰川描述为流动极其缓慢的河流。今天的减排努力并不能消除以前排放的温室气体,也不能阻止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意味着即使完全停止碳排放,其正面效应也需要30年至100年才能反映在冰川质量损失率上。
许多因素决定了冰川质量的流失,Rounce的研究推动了用模型解析不同类型的冰川的研究,包括潮汐冰川和碎片覆盖的冰川。前者指漂于海洋的冰川,这导致它们在这个边界失去了很多质量。后者则指被沙子、岩石和巨石覆盖的冰川。
Rounce此前的研究表明,碎屑覆盖层厚度和分布可能对整个区域的冰川融化速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这取决于碎屑的厚度。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他发现,解释这些过程对全球冰川预测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分析单个冰川时却发现了质量损失的巨大差异。
该模型还使用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校准,包括对每个冰川的单独质量变化进行观测,从而提供了冰川质量变化的更完整、更详细的图像。可以说,超级计算机对于支持最先进校准方法的应用和不同排放场景的大规模集成必不可少。(王方)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